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郑州“起航”
拥有亚洲最大火车编组站的郑州,在占据全球七成的苹果手机生产份额后,又瞄上了航空经济,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规划面积为415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3月初获国务院批复,这也是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该区战略定位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
国务院新闻办3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等方面内容。 国家发改委官员范恒山表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是新时期中国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从战略层面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中国区域规划从陆地走向海洋,又从海洋走向空运,航空布局在不断地完善。
除了相关政策支持外,国家发改委还将联合国家民航局在支线机场建设方面“添砖加瓦”。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李家祥表示,中国重要的机场枢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唯一缺少中原地区的枢纽机场。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民航旅客吞吐量平均增长9.2%,河南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是15%。2012年全国货邮吞吐量平均增长3.3%,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47%,其货邮吞吐量增速居中国大陆大型机场首位。
“机场牵着城市走。”李家祥说,“突出发挥郑州机场的区位优势,郑州机场是对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枢纽在中原地区的重要补充。”
谈及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目标,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谢伏瞻表示,到2025年,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形成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历经几年的努力,现在已初具规模。富士康、美国联合包裹、俄罗斯空桥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1.05亿部,占全球苹果手机的70%;已有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落户,并带动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入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