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DHL国际快件不再为“速度”发愁 快件不“快”,则称不上是“
使命必达”。而若是寄递快件不安全,造成损失和伤害的,可能不仅仅是寄递双方,严重的还会危害到国境口岸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又保证通关速度?在国际快件集中入境的空港口岸,检验检疫人苦练业务“内功”,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在“抓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国际快递提供了一系列匠心独具的服务举措。
“‘室内检查’效率确实高,快件入境又能提速两天了。”全球
国际快递四大巨头之一的
东莞DHL公司现场负责人沈辉欣喜地告诉笔者,“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服务!”
“室内检查”是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快件查验部门的一项创举。在一贯的木包装采样、送检传统环节的同时,该局工作人员从工作实际出发,独辟蹊径,于快件查验现场建立了室内检查室以进行同步检验。而“室内检查”对于即时判断有无微小、隐蔽的昆虫、杂草籽等有害生物,尤其是钻蛀在内部的害虫、混杂在羊毛中的杂草籽有着很大的优势。机场局现场工作人员就曾在一批沙特阿拉伯入境快件中,通过室内检查的解剖镜观察,在其中用于食品调味的芫荽籽里,当场发现有80%以上都呈现针眼状小孔,籽粒内部几乎已全部蛀空,个别籽粒内还残留着广肩小峰死成虫。工作人员马上决定,使用微波炉高温烘烤做好除害处理,确保了物件的安全。
因此,单“室内检查”这一环节,就不仅缩短了木包装采样检查时间,还提高了现场检查准确性,使空港口岸快件疫情截获数量提升不少。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又有效地把好入境快件检验检疫关,可谓“一举两得”。
“室内检查”并非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快件查验创新监管模式的个例。随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不断发展,空港国际快件迅猛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大量贸易样品,检测样品,广告用品、私人用品等小批量货物也大批量通过快件进口。另外,部分不明事由和极少数不法商人利用国际快件运输的便利条件运递一些未经检疫审批的物资入境,也使快件携带疫情疫病的风险陡然增长的情况。
以上海地区为例,2002年快件年入境申报量为139.2万批次,而2010年已蹿升869.7万批次、现场查验 11万多批,2011年仅1至9月已接受快件申报643万余批、现场实施检验检疫 12万余批。这意味着,
航空货运查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每天要查验货物100多批。
就这一趋势,仅在人员配备上做简单的加减法,远无法满足业务量的增长势头。
为此,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着眼于大局,从细节处入手,从信息化、科技化、系统化等方面持续改进查验模式,提升把关效能。在不断升级完善《进出境物流监控系统(空港版)》的基础上,开展EDI货证核查、法检货物查验,实现快件货物全申报,积极应对连年攀升的快件业务形势。电子化放行将原来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检验检疫通关流程压缩为低于一小时。目前,进出境物流监控(空港版)系统已在快件监管园区内的33家快件运营企业全面上线,应用覆盖率达到了100%,企业也因此避免了来回奔波,节省了大量时间与人力,分拣效率明显提高。据统计,33家快件企业年节约资金约达800万元。
速度得到了保证,同时安全也面临着挑战。为此,上海机场检验检疫局研究决定,成立专门的科室负责快件货物查验,并按照专业特长合理调整现场人员。由于一线口岸的实验条件差,植物疫情的防范工作往往依赖于查验人员专业知识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为进一步改善口岸实验条件,更好更及时地防控疫情入境,该局在快件查验现场调配了解剖镜、显微镜等简易实用的室内检测设备,以及线虫检测所需的烧杯、500目过滤筛等装置,覆盖空港快件货物的现场检查需要。
为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充分研究了以往快件查验中存在的重核对货证、轻有害生物检查,重采样比例、轻样品典型性,重木包装有无IPPC标识,轻木材的病虫害症状和现场剖检等情况,并在注意密切关注各国疫情发生、流行和扩散动态,搜集国内各口岸疫情截获情况,进行上海口岸疫情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疫工作,提出现场查验要进一步在有害生物检出率上下功夫。目前,空港快件货物查验中,所有可能携带有害生物的货物(包括客户放弃的货物)都必须经过室内检查室检查;送技术中心检查病虫害的样品如咖啡豆、香料籽、烟叶等必须实施现场针对性取样,保证样品典型性;带树皮或者有虫蛀孔的木包装必须破开检查,来自松材线虫疫区的木包装除核对IPPC标识外,对发现病害症状的加强采样抽查。
很快,这些举措便收到成效。今年5至9月,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 4 种 31批次,其它有害生物 40余种 183 批次,疫情截获率同比增长了1600%!